

近日,作为重庆地方标准的《二手新能源汽车鉴别评估规范》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建议,以促进当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流通闭环管理和优质可持续进步。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迅速增长,截至2022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31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10%。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045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9.78%。伴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千万辆,新能源二手车也渐渐进入市场流通。有关数据显示,与燃油二手车相比,新能源二手车常见汽车年限更短。2022年的全国新能源二手车买卖中,用年限在2年内的汽车占比34%,用年限在2~4年的汽车占比43.4%。因为汽车自己水平提高与各种打折政策的推出,买家对新能源二手车的同意度也愈加高,甚至一些区域的车商从不敢碰新能源汽车转变为要将新能源二手车作为主攻方向之一。特别是在汽车芯片短缺紧急的一段时间里,因为立刻能买到现车,新能源二手车摇身一变,成了车商和买家追捧的“香饽饽”。
不过,随着而来的新能源二手车测试难点也困扰着车商。因为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健康程度测试方面,传统二手车经销商以往的鉴别评估经验几乎派不上用场,而电池的价值又占到新能源汽车价值的40%以上,所以车商最迫切的需要就是期望有关机构可以提供电池健康程度报告,同时给出一套新能源二手车测试评估的策略,告诉车商在测试时应该关注汽车的什么部分,譬如怎么分辨电池衰减程度、电气系统是不是正常、汽车是不是调表等问题。
过去有车商透露,在没标准的年代里,自己收车的秘诀就是“跑”:先把车充满电,然后行驶至最低电量,用实践来检验顾客的车到底还能跑多少公里。如此的方法可谓机智,所见即所得,电池衰减程度一清二楚。不过每辆车都这么跑,显然会减少收车效率,办不到迅速和大量量收车。
事实上,新能源二手车评估问题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遭到行业关注。2018年8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组织新能源汽车范围的主机厂、商家集团、二手车经销商、鉴别评估机构、学术研究机构、数据研究机构等有关单位召开了标准研制启动会议,并成立了起草有关规范的工作组。2021年7月1日,团体标准T/CADA 17-2021《二手纯电动乘用车鉴别评估技术规范》正式推行。这是国内首个针对新能源二手车流通范围服务的团体标准,明确了二手纯电动乘用车的鉴别评估步骤及办法,填补了国内该范围标准的空白。2022年11月,经中国消费品水平安全促进会审察通过,T/CPQS A0012-2022《智能电动二手车评估规范》团体标准也正式发布。
以上两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在一定量上缓解了二手车经销商的燃眉之急,让车商在回收新能源二手车时不再“两眼一抹黑”。不过因为近两年新能源汽车进步较快,各地商家在实质操作中出现了新的需要。本次重庆颁布的征求建议稿,可以看作是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需要拟定的推荐性标准,便于当地二手车企业参考操作。
在笔者看来,标准和规范的拟定为新能源二手车交易市场的进步打下了基础,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机构在宣贯标准的同时,也应组织有关技术培训,为车商提供更多根据标准实操的机会。只有被业内广为用,标准才能发挥最大用途,助推新能源二手车交易市场走向规范和兴盛。
文:陈萌 编辑:李卿 版式:李沛洋
给记者加个鸡腿!